Saturday 6 October 2012

记叙文教学

 记叙文的定义、种类和特点
 
定义:

记叙现实生活中人、事、物的一种文体。
 
种类:
 
在小学语文教材中,记叙文包括范围广,写人,记事、描景、状物的文章都属于记叙文。
 
特点:
 
· 六大要素:时间、地点、人物、事件起因、发展、结果。
 
· 人称:第一和第三
 
· 表现手法:叙述为主,为了刻画人物,往往采用描写、抒情、议论的综合表现手法。
 
· 记叙方法:顺序、倒叙、插叙,多为顺序。
 
· 描写方法:人物外貌、语言、行为、心理描写;细节描写、环境描写。
 
· 中心明确:通过人物或事件的叙述直接或间接表露。
 
· 独特清晰的思路:围绕中心,安排材料,依据一定线索设计文章脉络,一般结构形式有两种,一种是纵式结构(按时间或空间发展顺序来安排材料),一种是模 式结构(在一个主题统率下,通过几件事或几个方面来记叙表达)
 
· 语言较自由:不像诗歌讲韵律,但比较形象生动。
 
· 内容真实:要求真人真事,不像小说那样可以虚构。
 
记叙文教学的意义
 
· 小学语文课本中记叙文比重最大,作文教学也以写简单的记叙文为主。
 
· 这类文章易学易教(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正在逐步发展,他们对于感性的记叙文容易接受),又便于仿作,是培养基本读写技能的好教材。
 
· 通过感受现实、思索人生、探求哲理,训练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。
 
· 通过记叙文的字、词、句、章教学,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及掌握现代记叙文的基础知识。
 
· 使学生获得基本的阅读方法、思考方法,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。
 
·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接受思想教育,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。
 
记叙文教学重点:
 
1. 指导审题读文抓“六要素”
 
指导学生“度课题,想问题,带着问题读课文”,这样即抓住课文六要素,又初步感知课文内容。
 
2. 指导分析人物、事物的基本方法
 
记叙文以现实生活为内容,将人或事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。在教学中,必须指导学生抓住描述人或事的重点词语,深刻分析与理解,加上联想和联系,再现作者描述的人或事物的形象,从而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情,受到较为强烈的感染,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。记人的文章,要通过对展示人物性格的矛盾冲突、主要情节和刻划人物鲜明个性的行动、语言、外貌、心理、环境、细节等描写进行分析,引导学生认识主要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特点。叙事的文章,要通过分析矛盾冲突的背景、发生、经过、结果,引导学生认识事件的思想意义。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,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所描写的景物或事物的象征意义。
 
3. 弄清文章层次,弓|导学生了解文章结构的特点和作用以掌握作者的思路 帮助学生弄清文章的层次结构,就能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选材和组织材料的。学生明白了形式和内容的关系,便可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。理清文章结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上:
 
· 划分段落层次(方法有按事件顺序/空间/时间/材料性质等)
 
· 抓住文章的构思线索,理清作者思路
 
· 分析结构因素(升头、结尾、过度、伏笔、照应等)
 
4. 抓住关键字、词、句,深入分析课文
 
记叙文的语言分析一般着重在:
 
· 表现中心有较大作用的词语。例:《鱼游到了纸上》写聋哑青年的一些语句,像“他爱鱼爱到了忘我的境界”、“她好像和游鱼一样融为一体了”、“鱼游到了心理”等等,都表现了人物专心致志、一丝不苟地观鱼、画鱼,终于达到技术高超的地步,给人以深刻启迪。
 
· 抒情议论的语言。例:《一夜的工作》的作者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,看到周总理的劳苦简朴,胸中有着无法平静、无比激动的心情。他高声队全世界说:“这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总理。我看见他一夜的工作。他每晚都是这样工作的。”借以抒发对周总理的崇敬。
 
· 描写性语句。它包括形容词、夸张语、比喻语、肖像、环境、心理、动作、神态描写等。
 
5. 注意读与写的结合
 
记叙文中有表现力的动词、形容词、副词和修辞方法,必须作为语文训练的重点。至于篇章结构上的有关特点,不仅要了解,而且要让学生学会模仿运用,提高学生结构文章的能力。小学作文以“会写简单的记叙文”为主要任务。记叙文教学要充分运用课文范例。通过字、词、句、章读写训练指导学生习作。训练可以是单项一写一段人物对话、一个人的外貌、一片景等,或综合的(仿写、扩写、改写等);同时,通过习作促进对课文更为深刻的理解和体会,达到从读学写,以写促读、读写结合。
 
记叙文的教学法/活动:
 
1. 研读
 
记叙文中的微言只语、声色庙会、明暗线索、层次结构等,往往隐藏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观察、思考、激情和理想,因此需要研读。
 
常规的研读点:
 
· 解读标题
 
· 研读文章转折的关键处
 
· 重点:文中与教学目标直接有关的部分要进行研读
 
· 难点:凡是学生不能领会的地方,都是难点,即使只是一个词,也要联系上下文进行研读。
 
2. 朗读
 
朗读和研读不同,凡文字浅显、感情充沛而无须多讲的精彩片断都可感情朗读,略略点拨:而重点部分,则既要研读,也要朗读。有的要熟读、表情朗读或分角色朗读。
 
3. 谈话
 
用师生谈话或问答的形式讲析文章。一般称为谈话法。凡是需要诱导学生深入研究或打开思路的重点部分,都可采取谈话法。谈话的话题必须有思考价值,前后题要一派相承,紧扣教学目标,切合作家的思路和布局手法。
 
4. 复述
 
记叙文常用复述法,因为记叙文基本上都有故事情节,最有利于运用复述法,从而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检验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。记叙文中有的篇幅较长,不宜细讲,也可采用复述法。运用复述发,可以根据课文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:详细、简略、全文、局部复述;运用课文中的某些词语、有声有色的表演式复述、改变叙述方法复述等。
 
5. 背诵
 
精彩的片断,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当堂熟读成诵。背诵前,教师必作必要的讲析,一般要求全班学生读上三遍后试背;第一遍,学生默读心记;第二遍,全班齐读试背;第三遍。指名朗读。全班低声跟读试记;最后才进行开卷试背。
 
6. 仿写
 
讲读课文中的精彩片断,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当堂仿写或仿说。
 
记叙文作为教材的编选原则:
 
· 能通过典型人物、典型事件,生动并形象地反映生活
 
· 文质优美
 
· 结构比较单纯而严密
 
· 语言文字准确、鲜明、生动,而且比较朴素
 
· 文章短小精悍
 
 
 
 
 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